竹境获奖项目 | “尚村竹蓬乡堂”​ 荣获多项国际大奖

发布于: 2025-04-14 14:21
阅读: 10

竹境是中国竹产业协会和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湖州市最具创新活力型小微企业,更于2022年获评中国竹产业协会“中国竹产业品牌十强企业”,是原竹建筑行业唯一入选企业。竹境高度重视原竹建筑的设计,通过与设计师紧密合作和自主设计、通过举办“全国高校竹建筑设计建造大赛”等竹文化活动对传统原竹建筑进行创新,使现代原竹建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截止2024年底,竹境共获得近20项国际、国内设计大奖,极大的推动了原竹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竹境获奖项目

 

本期介绍的获奖项目

 尚村竹蓬乡堂

荣获

2018 WAN AWARDS/Small Spaces Category Winner

2018 WAF Shortlisted/New and Old-Completed Buildings 

2018 英国Dezeen Award/ Reborn Finalist

等多项国际大奖

 

 

地理位置

 

尚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家朋乡,自唐末各士大夫迁入以来已有千年历史,是如今皖南罕见的“十姓九祠”千年传统村落。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受到了严重冲击。尚村现有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较低、人口外流严重、“老龄化”现象严重,村落发展的动力不足。古建民居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面临损毁、老化与被遗弃的局面。尚村亟待对村落进行整体的保护规划,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有效指导。

 

 

项目基址位于尚村前街的高家老屋。因年久失修,老屋主体已坍塌,仅留有部分外墙与老屋室内及天井的台基地面。本项目是将高家老宅废弃坍塌院落激活并加以利用,变废为宝,用6把竹伞撑起的拱顶覆盖的空间,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休憩聊天,娱乐聚会的公共空间,兼备村民集会活动、村庄历史文化展厅的功能。与此同时,竹篷也可服务于游客,成为歇脚的餐厅茶楼。竹篷乡堂的建设成为村落有机更新的一次积极的尝试,也为尚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心策略

古料新用,就地取材

动员村民清理原坍塌废弃场地里的建筑材料和杂物,将有用的如老的粘土青砖,青瓦,石头,未腐朽的木料等建筑材料收集作为项目的土建备料。并发挥当地石匠,泥瓦匠的传统手艺特长,由本地村民组成的土建施工团队与负责项目技术工艺深化、原竹处理和加工、原竹建筑施工的“竹境”一起合作,各施所长。

 

 

变房为院,邻里互通

公共空间体系的改善。在与村民协商确认后, 将堵在村道路口、村民后续加建且闲置的厨房拆除,并将老屋围墙局部打开,将原本封在围墙内的私宅院落变为村里人可穿行停留的公共节点,将原本局促的村路,疏通成村民共享的小广场。

 

 

尊重肌理,适当加固

原高家老宅主体的楼板,结构梁柱均坍塌,只剩沿院落外围的部分墙体。这些墙体是老宅的历史与场所精神的体现,建筑师希望在最大程度上加以保留。经结构工程师和当地工匠的鉴定,原墙体为空斗泥墙,塌陷后墙顶防水损坏、墙身浸水,二层以上的残留墙体出现较大变形,有很大的结构安全隐患,需进行加固。故结合竹篷的设计方案,将老墙的二层部分拆除,墙顶浇钢筋混凝土的压顶加固,并在顶部搭青瓦马头防止雨水渗入墙体。

 

 

结竹为伞,融入自然

绩溪盛产毛竹,尚村周边的山上有大量竹林,很早就有用竹材做构筑物的传统,如田边的竹亭、竹篱笆等。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建造的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项目,设计师们选择了竹子作为建筑的主体材料。在设计中,为了减少对老宅场地的干扰,采用了单元化组合建造的设计思路,以便在短时间内用更少的材料,实现大空间的整体效果。同时竹篷不是一个如砖墙和混凝土一样的永久建筑,不求作为永远的地标,可随着村子的发展、需求的更新、时间的推移,在使用多年后拆解回收。

 

场地清理后,外墙和地面基座的铺装,清晰的呈现出高家老宅原有的院落布局。门头后的天井小院,天井院里的排水明堂,天井院南侧的主屋正房,两侧的厢房......台基、柱础、明沟轮廓,院落的布局能读得一清二楚。故设计中保留了老宅原来的重要象征“高家老宅门头”,沿用了老宅院落原有的中轴线,同时在铺地处理时保留了柱础石和台基石的原位,让人能隐约辨认老宅的格局。

 

 

高家老宅的门楼,将竹篷空间,自然的分成了内外两部分。门楼外的部分,更具公共属性,和竹楼前平台广场,成为村路系统的一部分,既是村里的交通动线,又是村民可驻足交谈和自由娱乐的场所,靠着门楼外侧,乡亲们无论闲聊还是K歌,都能聚人气。

 

 

门楼内的部分,是相对内向私密的场所,可以摆乡宴,社团议事,办小餐厅,放电影。凸字形的明堂,又将内部空间分出前后:靠着门楼的凸字形明堂是前场,是乡宴时的舞台、社团议事的发言前台、放电影时的投影屏幕;明堂以外的空间是后场,是宾客区、观众席。

 

 

六把竹伞,三组乌篷,建构出一处乡民与游客可共享的竹篷。竹伞的结构和圆拱乌篷的组合,起初来自于简化建筑屋面构造、缩小建筑屋顶尺度的尝试。村内传统民居小青瓦坡屋顶的进深一般在5-6m,每组拱篷的跨度,刚好与之相近,从山顶看,完全融入了民居的尺度里。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拱蓬既贴合了地形的变化,也提供了观赏南侧毗邻的徽派宅院的视角。

 

 

竹建筑最大的难点在于竹子的耐久性,故本项目采用现代竹构工艺。不仅对原竹处理,实现防腐和防蛀;而且施工中借助竹与钢构建的插、栓、锚、钉、绑等现代的建构方式,加强竹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整个建造过程在引入现代竹构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当地工匠传统建造的特长:如穿斗泥墙、马头墙的修补和加固;前场景观墙的石砌;砖石铺地、明沟砌筑、明堂木盖板恢复等,都再次运用了传统的工法工艺。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切实地参与到竹篷的设计与建造之中,既学习了现代的、科学的建造流程,又再现了传统工艺。

 

 

竹构体系与传统的老屋的组合,不仅是新旧材料与新旧工艺的碰撞,也是竹伞单元所代表的开放空间与墙体所围合的封闭空间的叠加,是易建易拆的单元式装配建造与扎根本土的民居废址的拼贴式更新的一次尝试。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07-09
    vch13493303
    竹境是中国竹产业协会和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湖州市最具创新活力型小微企业,更于2022年获评中国竹产业协会“中国竹产业品牌十强企业”,是原竹建筑行业唯一入选企业。竹境高度重视原竹建筑的设计,通过与设计师紧密合作和自主设计、通过举办“全国高校竹建筑设计建造大赛”等竹文化活动对传统原竹建筑进行创新,使现代原竹建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截止2024年底,竹境共获得近20项国际、国内设计大奖,极大的推动了原竹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竹境获奖项目   本期介绍的获奖项目 生物自组织花园 荣获 2024年首尔国际花园展银奖     “生物自组织花园”竹构由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风景园林系教师沈实现团队设计,竹结构部分由竹境公司进行深化和施工完成。作品入选首尔市政府组织的2024首尔国际花园展,并在汉江公园落地建成。     首尔国际花园展旨在营造一个适合所有年龄段、所有生物的“全体花园”, 并呈现“自然的韧性”,进而打造花园...
  • 2025-07-09
    vch13493303
    竹境是中国竹产业协会和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湖州市最具创新活力型小微企业,更于2022年获评中国竹产业协会“中国竹产业品牌十强企业”,是原竹建筑行业唯一入选企业。竹境从2016年开始,每年拿出营业额的10%投入到原竹处理和原竹建筑技术的研发中,先后攻克了原竹防腐、防霉、防虫、防火等原竹处理难题,一举将原竹使用年限从1—2年提高到了20—30年;创新了原竹建筑连接、支撑、功能拓展等传统技术,使原竹建筑与现代建筑体系无缝融合,而且更美观、更牢固、更耐用!   截止2024年底,竹境共获得了18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这些专利体现了竹境在核心技术上的深度创新和突破、在产品应用和功能优化方面的卓越能力!   竹境专利技术   本期介绍的竹境专利技术是 “一种粗细竹材直角连接件”实用新型专利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粗细竹材直角连接件,包括内连接件与外连接件,所述的内连接件外设有外连接件,外连接件与内连接件的两端通过螺栓配合...
  • 2025-07-09
    vch13493303
    竹境是中国竹产业协会和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湖州市最具创新活力型小微企业,更于2022年获评中国竹产业协会“中国竹产业品牌十强企业”,是原竹建筑行业唯一入选企业。竹境高度重视原竹建筑的设计,通过与设计师紧密合作和自主设计、通过举办“全国高校竹建筑设计建造大赛”等竹文化活动对传统原竹建筑进行创新,使现代原竹建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截止2024年底,竹境共获得近20项国际、国内设计大奖,极大的推动了原竹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竹境获奖项目   本期介绍的获奖项目 竹界 荣获 2024烟雨徽州中国(黄山)乡村生活美学设计公开赛银奖     竹界竹建筑位于黄山区新华乡沧溪村的一片空地上,四面环山且地势较高,视野宽阔,观景位置绝佳。但近旁边多为废弃的居民楼,建筑原始破败,是以白墙青瓦为特征的山村。其附近交通欠缺,仅有一条马路。基础设施配套落后,需进行一定的完善。     本设计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将圆竹与混凝土相结合打造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建筑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