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竹产业拔节向上

发布于: 2024-06-28 16:51
阅读: 54

大关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清风吹拂乌蒙山,坡行至密林深处,一根根竹子挺拔而生,竹身清瘦,竹节鼓突。日照少、湿度大,独特的气候孕育了西南地区特有的植物——筇竹

 

把科学技术‘种’在竹林中

让农户边种边学

2018年,外出务工的罗坤恒回乡种起几百亩竹林,采笋、卖竹,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管护砍小留大,竹子才能长得好!”罗坤恒说。轻抚根根翠竹,见证大关县发展的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董文渊说:“乡村要发展特色产业,需要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加强科技研发。”

1993年,董文渊被西南林业大学(原西南林学院)选派到大关县任科技副县长。通过调研,他发现当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但依山势而生的天然筇竹笋已经通过广交会远销海外,售价还不低。“曾经,因为掠夺式采笋,天然的竹子长得又瘦又小,这样下去竹林资源很快就会枯竭。”董文渊回忆,当地也缺少针对筇竹生长的基础性研究。“竹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当时还没研究清楚。”董文渊说。

 

 

随后的几年中,董文渊团队开始在大关县进行竹林生态修复,并研究攻克了关键技术——人工繁殖筇竹。依托资源禀赋和技术推广,2017年,大关县将筇竹产业定位为“一县一品”特色产业,着力在适合推广的地区发展种植。“一根筇竹约50天长成,一片竹林的生长周期为70年至100年,村里人可以采笋、卖竹子,还可以发展林下养殖。”看着细沙村的筇竹林,董文渊说。目前,大关县种植筇竹共100余万亩,带动全县72.5%的农村人口持续增收。

 

种下竹,也要学会管好竹。回乡种竹子,罗坤恒是“门外汉”。不过,他有学习的课堂,那就是董文渊团队设在细沙村的筇竹种植基地。2024年采笋季刚过,开在基地里的筇竹抚育培训课上,董文渊身边站了一圈面庞黝黑、身背采笋包的农户。“竹子生长就像一家人,采小笋留大笋,家里的‘劳动力’才更壮实,竹林才能越长越好。”董文渊通俗易懂的比喻,让罗坤恒等农户很快接受了新知识。“董教授的团队总结了‘四砍四留’口诀,管好竹子简单喽。”罗坤恒说,学到实用新技术后,自家竹林产的笋更嫩,长成的竹子又高又结实,去年一根好竹子能卖到14元。听说自己的学生“出师”了,董文渊很欣慰:“把科学技术‘种’在竹林中,让农户边种边学,才能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实现科技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筇竹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如何发挥好竹林的经济价值

筇竹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发挥好竹林的经济价值?大关的答案是延链补链,打造品牌。一斤鲜竹笋6元,一根成竹10多元,一件筇竹家具上千元。在木杆镇银吉村云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筇竹制作的圈椅造型简约、线条流畅,突出的竹节增添了清新文雅之气。董事长欧贤芹2018年返乡创业,将公司从加工竹产品的小作坊做成了去年产值达1670万元的竹材加工企业。“这里的原材料丰富,依托东西部对口帮扶协作,我们在产品设计上突出筇竹的美,做成花架、茶桌等传统家具和竹杖、毛笔等工艺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欧贤芹介绍。

 

 

从竹笋初加工到竹家具生产,从认证绿色食品品牌到筇竹工艺品热销,大关县的筇竹产业实现了全链条式发展,也给村民带来更多增收机会。2023年,大关县竹产业综合产值达20.8亿元,因竹产业发展而受益的群众超过17万人。回县城的路上,坡面上的竹林正生机勃勃,孕育着山里人的希望。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及时提质增效;以产业融合为方向,努力打响品牌;以促农增收为目标,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科技让竹产业“拔节向上”,当地正努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动能。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07-09
    vch13493303
    竹境是中国竹产业协会和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湖州市最具创新活力型小微企业,更于2022年获评中国竹产业协会“中国竹产业品牌十强企业”,是原竹建筑行业唯一入选企业。竹境高度重视原竹建筑的设计,通过与设计师紧密合作和自主设计、通过举办“全国高校竹建筑设计建造大赛”等竹文化活动对传统原竹建筑进行创新,使现代原竹建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截止2024年底,竹境共获得近20项国际、国内设计大奖,极大的推动了原竹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竹境获奖项目   本期介绍的获奖项目 生物自组织花园 荣获 2024年首尔国际花园展银奖     “生物自组织花园”竹构由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风景园林系教师沈实现团队设计,竹结构部分由竹境公司进行深化和施工完成。作品入选首尔市政府组织的2024首尔国际花园展,并在汉江公园落地建成。     首尔国际花园展旨在营造一个适合所有年龄段、所有生物的“全体花园”, 并呈现“自然的韧性”,进而打造花园...
  • 2025-07-09
    vch13493303
    竹境是中国竹产业协会和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湖州市最具创新活力型小微企业,更于2022年获评中国竹产业协会“中国竹产业品牌十强企业”,是原竹建筑行业唯一入选企业。竹境从2016年开始,每年拿出营业额的10%投入到原竹处理和原竹建筑技术的研发中,先后攻克了原竹防腐、防霉、防虫、防火等原竹处理难题,一举将原竹使用年限从1—2年提高到了20—30年;创新了原竹建筑连接、支撑、功能拓展等传统技术,使原竹建筑与现代建筑体系无缝融合,而且更美观、更牢固、更耐用!   截止2024年底,竹境共获得了18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这些专利体现了竹境在核心技术上的深度创新和突破、在产品应用和功能优化方面的卓越能力!   竹境专利技术   本期介绍的竹境专利技术是 “一种粗细竹材直角连接件”实用新型专利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粗细竹材直角连接件,包括内连接件与外连接件,所述的内连接件外设有外连接件,外连接件与内连接件的两端通过螺栓配合...
  • 2025-07-09
    vch13493303
    竹境是中国竹产业协会和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湖州市最具创新活力型小微企业,更于2022年获评中国竹产业协会“中国竹产业品牌十强企业”,是原竹建筑行业唯一入选企业。竹境高度重视原竹建筑的设计,通过与设计师紧密合作和自主设计、通过举办“全国高校竹建筑设计建造大赛”等竹文化活动对传统原竹建筑进行创新,使现代原竹建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截止2024年底,竹境共获得近20项国际、国内设计大奖,极大的推动了原竹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竹境获奖项目   本期介绍的获奖项目 竹界 荣获 2024烟雨徽州中国(黄山)乡村生活美学设计公开赛银奖     竹界竹建筑位于黄山区新华乡沧溪村的一片空地上,四面环山且地势较高,视野宽阔,观景位置绝佳。但近旁边多为废弃的居民楼,建筑原始破败,是以白墙青瓦为特征的山村。其附近交通欠缺,仅有一条马路。基础设施配套落后,需进行一定的完善。     本设计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将圆竹与混凝土相结合打造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建筑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