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绿色发展,把生态资源变成生态资本

发布于: 2023-10-12 16:41
阅读: 4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培育和利用竹子的国家,关于竹的确切记载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在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竹的象形符号。中国文人将竹视为四君子之一、岁寒三友之一,有正直、脱俗之意境。

据2019年发布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竹林面积641.2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98%,占森林面积的2.94%。

我国竹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品类众多。发展竹产业,一定要主攻第二产业,把竹加工搞起来,再去带动一产、促进第三产业。2021年,竹产业产值接近3818亿元,竹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2亿美元,占世界竹产品贸易总额的60%以上,预计到2035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约占林业产业的10%。

在2023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期间,由中国林学会主办的2023上海国际竹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以竹代塑”成为高频词。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长到20米高仅需约60天,是理想的可再生纤维来源。竹子韧性好、种植便捷,又可降解,具有替代塑料的天然优势。

以竹代塑应走政府主导的模式,引导建设产业集群、搞产业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国家数年培育后实现爆发式增长,希望将来以竹代塑也能达到这样的成果。”于文吉表示, “竹子不可能完全替代塑料,但能替代10%,产值规模就不得了。”

兴文县是中国方竹、巨黄竹之乡,拥有集中连片竹林52万亩。在全球禁塑、限塑大背景下,兴文县着力打造“以竹代塑”县域样板地,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拥有集中连片竹林52万亩。在全球禁塑、限塑大背景下,兴文县着力打造“以竹代塑”县域样板地,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打造兴文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产品涵盖酒店、餐饮、长途客运、家居4大系列的近万种竹制品,同步配套网上商城。

在竹博会展厅,一个名为“竹庐”的开放式竹建筑吸引了众多观展者拍照,竹庐长15米、宽6米、高4.5米,以468根原竹构建,由10名工人花费25个小时搭建而成,并获得了本届竹博会优质产品评选银奖。

十几名观众在其竹台阶上席地而坐、聊天休息,一丛翠竹为空间带来盎然生机,氛围轻松惬意。

甘泉

竹庐设计师

"这一场景可以复制到很多地方,如城市广场、乡村广场,或者旅游景区的休憩区。"

竹子收缩量小,弹性、韧性非常强,有“植物钢铁”之美称,可大量用于原竹建筑。中国将竹子用于建筑的历史非常悠久。周朝时,竹子便用于皇家园林建设。周文王“筑灵台、修灵沼、建灵囿”时即采用竹子作为材料。汉武帝时,能工巧匠用竹子建造了甘泉宫的祠宫,因以竹作之,故名竹宫。

在盛产竹子的南方,竹楼是寻常百姓家的房舍,有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目前,四川成都远洋太古里漫广场的“撇捺之间”、福建宁德的竹管拢茶青市场、山东威海天福高尔夫竹廊等均为定制竹建筑案例。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竹资源中,材用竹林占比达36%,其次为笋材两用竹林、生态公益竹林和纸浆竹林,分别占比24%、19%和14%。笋用竹林和风景竹林占分别为6%和1%。

由于各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我国竹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四川为竹资源大省。

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地的共同目标。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是我国著名竹乡,竹林总面积超百万亩,曾经以全国1.8%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20%的竹业总产值。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传统“砍竹子、卖竹子”收益逐年下降,安吉毛竹林荒弃面积一度达到18万亩。

如今,安吉改换思路,紧抓碳汇契机,把生态资源变成生态资本,从“卖竹子”转向“卖碳汇”。2021年,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在安吉成立,打通竹林碳汇从生产到收储、交易的渠道。“碳汇”这个新鲜词也开始出现在了安吉人的生活里。

据测算,一亩毛竹每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24.5吨左右,将这些碳汇卖出,竹林里的空气就变成了真金白银。目前,一吨碳汇在国内市场的价格在50元以上。预计到2026年底,全县竹产业总产值将突破250亿元。

安吉县更是主动积极参与杭州亚运会碳中和行动,无偿向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捐赠共计21046.4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普惠,均为竹林碳汇。

据悉,“碳中和”是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关键词之一。自成功申办以来,杭州亚组委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努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亚残运会,其中“绿色”被摆在首位,是指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办赛各方面。

“安吉此次捐赠的碳汇,是湖州市贯彻落实‘绿色’办赛理念的创新之举,将为赛事举办期间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提供碳抵消支持,以有效助力杭州亚运会实现碳中和。”该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县,近年来,安吉县充分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深化林地经营权制度改革,设立全国首个用丰富的竹林资源,深化林地经营权制度改革作为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县,近年来,安吉县充分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深化林地经营权制度改革,设立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搭建林地流转、碳汇收储、集中经营、平台交易的全链体系,从而实现“空气换钱”,进一步创新和拓宽了竹产业振兴思路。目前,全县碳汇项目储备达20万亩,实施增汇工程4.92万亩,竹林有效经营覆盖率达60%。

“在推进碳固增汇基础上,我们还致力于向公众传递‘碳普惠’概念和意义,重点通过‘以竹代塑’鼓励群众和相关企业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该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安吉“以竹代塑”已覆盖竹户外地板、竹一次性餐厨用具、竹日用品、竹小家具等领域,产品销售总额达12.5亿元,竹制可降解环保袋签订总量达200万只,实现塑料垃圾减量2000余吨。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04-28
    vch13493303
    竹境是中国竹产业协会和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湖州市最具创新活力型小微企业,更于2022年获评中国竹产业协会“中国竹产业品牌十强企业”,是原竹建筑行业唯一入选企业。竹境高度重视原竹建筑的设计,通过与设计师紧密合作和自主设计、通过举办“全国高校竹建筑设计建造大赛”等竹文化活动对传统原竹建筑进行创新,使现代原竹建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截止2024年底,竹境共获得近20项国际、国内设计大奖,极大的推动了原竹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竹境获奖项目   本期介绍的获奖项目 竹艺间 荣获 A'DESIGN AWARD 铂金奖       该项目本着“贴近自然”的环保主义理念和“动静结合”的禅宗思想,这栋5层别墅在室内装修上采用了大量原生生态竹材。因建筑层高接近6米,单层建筑面积超过500平米,空间尺度超大,不宜居住。设计师刘赛文通过平面分隔和纵深空间上的错落布局,使原有的呆滞空旷的空间变得丰富怡人,材料上则选用原生毛竹与白水泥加麻刀抹墙,...
  • 2025-04-28
    vch13493303
      建筑场地位于安吉余村景区入口西南方向、余村花海东侧,北面为进出余村的主要道路,坐南朝北。场地原貌为草坪,北侧临路设有大型水果模型景观装置,朝西拥有以群山为背景、面向水塔和花海的良好景观视野。     考虑到场地主要地形为低山丘陵和山谷,同时场地背山方向有一排矮墙,所以从山的概念出发,茶室主空间的形态呼应场地山形,同时通过飘动的屋顶形态区分出落地围合和开放入口。展廊呼应矮墙的走势,结合景观手段打造入口空间。外观采用完全竹梢屋面覆盖,渗透出原竹结构构架,层次丰富,古朴典雅;结构采用三脚拱架单元,沿螺旋形延伸,结构逻辑清晰,节点工法可靠。     在试图营造丰富的空间体验时,设计团队试着不仅仅取材于山,而更多的是以山为原型:在外观上跌宕起伏,延续山的气息和脉络;在内部配合茶室的功能,用山峦和洞穴的意象让人从身体和心理上远离城市的喧嚣,到自然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中觅得一片净土。       建筑将面向花海的部分屋顶挑高,形成二层观景平台,以打开建筑的景观视野,获得最佳的观...
  • 2025-04-23
    vch13493303
      “花海竹廊”这一独具特色的项目由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团队精心设计打造,“竹境”公司负责原竹的工艺深化和施工,它坐落于浙江省安吉县的余村。余村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为“花海竹廊”的存在提供了绝佳的背景。     这个项目凭借其创新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建造工艺以及与当地环境完美融合的特色,在2019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     该项目位于村口处,是进入余村观光的必经之路。道路两侧有向日葵花海和荷花塘,景观优美。设计团队以中国传统的墨竹绘画为灵感,取竹枝轻舞之意象。     长廊形态曲折,有若风中飘舞的竹枝。竹枝环抱水塔,三个枝叉分别伸向花田、荷塘和村落,将原本平铺直叙的通过式道路转变为移步换景、步移景异的游赏式路径。     安吉盛产竹,该原竹建筑以毛竹为材料,采用单层网壳结构。由原竹直接“编织”而成的四边形网格构成复杂的空间曲面网格结构,网格的平均尺寸约为600mm见方。网格的经线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