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杭州亚运会锦上添花 祝贺亚洲花卉主题园顺利开园
“以花为媒·情连亚洲”亚洲花卉主题园于9月6日在钱江世纪城开园,这是杭州首个花卉主题园。源于杭州市民“创办展现亚洲文化,体现杭州特色的亚洲花卉展”的建议。在对标“简约、安全、精彩”的亚运办赛要求基础上,设计团队提出了“微改造、重花卉、强体验”的核心理念。
亚洲花卉主题园由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风景园林系沈实现老师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持完成。经过了多轮的方案设计评审与修改,并交由国内知名的花境种植团队与构筑物建造团队进行现场落地施工,涉及多专业、多行业合作,众多工作者争分夺秒、紧锣密鼓地推进任务,力争高质量地营造国际水准、杭州特色的自然景观空间。
其中,主题园内的“种子广场”和“友谊花廊”构筑物是由竹境公司负责深化施工,取材于浙江安吉的竹林,以自然环保的材料,充分发挥亚运低碳可持续的理念。建筑造型精美,既体现了“绿色亚运”理念,又展现了浙江自然山水韵味。
亚洲花卉主题园以“种子的故事”为主题,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索,分为“东方花韵”“亚洲花毯”“花帆启航”三大篇章,串联了“种子广场”“友谊竹廊”“好运莲莲”“手拉手、心连心”“乘风破浪”等景观节点,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的文化特色凝聚于各具特色的植物花境之中,让来自亚洲不同国度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友谊”之花。
在这里,你将可以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层次,全方位感受到植物文化的多重语境,包括植物中的隐喻文化、国花文化等等。场景塑造与文化叙事互为表里,一幅亚洲的浪漫画卷正徐徐展开,人在画中游,步移景更异。
种子广场
在“东方花韵”板块,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种子广场”,一颗竹编的“巨型松果”为“种子的故事”拉开序幕。松果的每叶鳞片代表一个亚洲国家,鳞片彼此攒聚紧抱,正如亚洲各国团结一致,祈盼亚运友谊地久天长。“松果”四周以组合式花箱和三角梅花柱营造氛围,植物色调以黄、橙、红为主导,营造金秋硕果累累的氛围。我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到“春华秋实”的自然轮转。
松果造型艺术装置结合雾森、灯光与传动控制系统,每一片都能够实现开合,营造自然界中松果受湿度影响而逐渐变化的浪漫过程。松果造型装置白天无灯光效果,灯光在夜间展演时间内为常亮状态,并伴随松果鳞片动态变化呈现呼吸效果,亮度最小值至最大值暂定360-806流明。
首先,当雾森系统开启,水雾喷出,松果造型装置动力与灯光系统启动,伴随雾气弥漫,松果的多层鳞片整体且同步缓缓展开。随后灯光逐渐变亮,随着松果鳞片展开至预设最大值,灯光亮度同时也达到预设最大流明度,此状态效果保持10秒钟,最后,松果鳞片开始逐渐合拢,灯光也随之渐暗,恢复至初始状态,完成一个展演循环,每个循环间隔60秒,以此往复。在一个循环中雾森持续5秒,松果展开与合拢过程各持续10秒,灯光伴随松果展开与合拢的渐亮与渐暗各持续10秒。
友谊花廊
绕过“巨型松果”,一处宋韵竹廊掩映于花丛中,这就是“友谊花廊”。友谊花廊为异形竹廊,分为两段,每段长约25米,顶部悬挂热弯透明有机玻璃雨挡。以莲花花瓣造型搭建而成的竹廊既体现开放的东方气韵,也与莲花造型的亚运会主场馆遥相呼应。
行走于花廊中,阳光从竹子的缝隙中点点倾泻,代表亚洲地域特色的花卉夹道相迎,蝴蝶兰、万代兰、石斛兰、文心兰等兰科花卉和空气凤梨、鹿角蕨等特色植物悬挂于竹廊内,精致亮丽的干花花球穿插其间,还能偶尔觅得蝴蝶、蝈蝈等造型“小昆虫”,且顶部悬挂植物亚克力球,内置各国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全息影像,可以释放对应的精油香味。明艳花卉和袅袅水雾,风吹铃响,让人仿佛置身于热情梦幻的东南亚。
亚洲花卉主题园不仅是为亚运献礼,更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片与花相伴、放松身心、自在游憩的新天地。在亚运结束之后,铭刻了“亚运记忆”的花园还将作为“亚运遗产”,留给杭州首个花卉主题园,实现“赛时精彩,赛后流芳”,持续装点市民的惬意生活,描绘杭州的新城图景。
推荐文章
-
竹境是中国竹产业协会和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湖州市最具创新活力型小微企业,更于2022年获评中国竹产业协会“中国竹产业品牌十强企业”,是原竹建筑行业唯一入选企业。竹境高度重视原竹建筑的设计,通过与设计师紧密合作和自主设计、通过举办“全国高校竹建筑设计建造大赛”等竹文化活动对传统原竹建筑进行创新,使现代原竹建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截止2024年底,竹境共获得近20项国际、国内设计大奖,极大的推动了原竹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竹境获奖项目 本期介绍的获奖项目 竹艺间 荣获 A'DESIGN AWARD 铂金奖 该项目本着“贴近自然”的环保主义理念和“动静结合”的禅宗思想,这栋5层别墅在室内装修上采用了大量原生生态竹材。因建筑层高接近6米,单层建筑面积超过500平米,空间尺度超大,不宜居住。设计师刘赛文通过平面分隔和纵深空间上的错落布局,使原有的呆滞空旷的空间变得丰富怡人,材料上则选用原生毛竹与白水泥加麻刀抹墙,...
-
建筑场地位于安吉余村景区入口西南方向、余村花海东侧,北面为进出余村的主要道路,坐南朝北。场地原貌为草坪,北侧临路设有大型水果模型景观装置,朝西拥有以群山为背景、面向水塔和花海的良好景观视野。 考虑到场地主要地形为低山丘陵和山谷,同时场地背山方向有一排矮墙,所以从山的概念出发,茶室主空间的形态呼应场地山形,同时通过飘动的屋顶形态区分出落地围合和开放入口。展廊呼应矮墙的走势,结合景观手段打造入口空间。外观采用完全竹梢屋面覆盖,渗透出原竹结构构架,层次丰富,古朴典雅;结构采用三脚拱架单元,沿螺旋形延伸,结构逻辑清晰,节点工法可靠。 在试图营造丰富的空间体验时,设计团队试着不仅仅取材于山,而更多的是以山为原型:在外观上跌宕起伏,延续山的气息和脉络;在内部配合茶室的功能,用山峦和洞穴的意象让人从身体和心理上远离城市的喧嚣,到自然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中觅得一片净土。 建筑将面向花海的部分屋顶挑高,形成二层观景平台,以打开建筑的景观视野,获得最佳的观...
-
“花海竹廊”这一独具特色的项目由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团队精心设计打造,“竹境”公司负责原竹的工艺深化和施工,它坐落于浙江省安吉县的余村。余村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为“花海竹廊”的存在提供了绝佳的背景。 这个项目凭借其创新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建造工艺以及与当地环境完美融合的特色,在2019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 该项目位于村口处,是进入余村观光的必经之路。道路两侧有向日葵花海和荷花塘,景观优美。设计团队以中国传统的墨竹绘画为灵感,取竹枝轻舞之意象。 长廊形态曲折,有若风中飘舞的竹枝。竹枝环抱水塔,三个枝叉分别伸向花田、荷塘和村落,将原本平铺直叙的通过式道路转变为移步换景、步移景异的游赏式路径。 安吉盛产竹,该原竹建筑以毛竹为材料,采用单层网壳结构。由原竹直接“编织”而成的四边形网格构成复杂的空间曲面网格结构,网格的平均尺寸约为600mm见方。网格的经线在...